第三届安徽优秀导游论坛2007邀请函

2007-1-9

主办单位:安徽省旅行社协会  合肥市旅游协会   安徽环球国际旅行社 
承办单位:安徽仙寓山旅游开发公司 
协办单位:安徽牯牛降旅行社
      安徽优秀导游论坛——安徽省内外优秀导游员交流的平台,由安徽省旅行社协会、合肥市旅游协会、安徽环球国际旅行社共同发起,每年定期在全国各主要景区举办,深获全国优秀导游员的褒扬。
     安徽省第三届优秀导游论坛暨仙寓山导游词设计大赛定于2007年1月15-17日在钟灵神秀的仙寓山举行。
本次论坛不仅有专家学者传道授业,与全国优秀导游员交流的机会,还特设仙寓山导游词设计大赛,大赛将组织专家对导游词设计进行系统阐述,最后评选出优秀导游词,并备有现金奖项,具体内容见附件一。
课程内容:导游员的规范和自我保护;
徽商行走出的徽州文化;
景点导游词创作方式方法。
交流、学习、进步,是我们举办第三届导游论坛的最大愿望,我们诚邀您的参与。
论坛日程:
1月15日(周一)
10:00:安徽环球国旅总部报道(长江中路319号仁和大厦1305室,三孝口肯德基东侧)
11:30:午餐;
13:30:合肥稻香楼宾馆门前发车,往仙寓山景区所在地安徽省石台县;
17:00:抵达石台牯牛降国际大酒店后分房入住;
18:00:晚餐;
19:30—21:30:论坛开幕式,晚间课程。
1月16日(周二)
7:00—11:30:考察仙寓山景区;
14:00—17:30:课程;
18:30:晚餐;
19:30-21:30:自由创作仙寓山导游词;
21:30:专家评审导游词。
1月17日(周三)
8:00 —10:00:课程;
10:00—11:00:专家点评导游词,颁奖;
11:00:论坛闭幕式;
12:00:午餐;
13:30—17:00:乘车返回合肥。
参会代表要求:见附件一。
会务费用:580元(含合肥—仙寓山交通、两晚三星住宿、用餐、培训费、材料费、场地费等),凡参与导游词设计大赛人员,仅收费380元。
参会流程:填写回执回传(1月12日以前)——环球发出确认接待单——凭接待单参会。
安徽省旅行社协会
合肥市旅游协会
安徽环球国际旅行社
2006年12月18日
参会回执表:
TO:安徽环球国际旅行社      传  真:0551- 2625114      2619648 
电  话:0551- 2621247     2624114 
联系人:夏文军  田牧芬      周   静   熊长翠
导游论坛参会回执(盖章)
单位  电话  姓名 性别 职位 手 机
地址  传真     
MSN  QQ     
邮编  是   否   需要合肥往返    
是   否    需要合肥订房 是   否   需要订返程票    


第三届安徽优秀导游论坛  2007(石台)
附件一
一、论坛导游员要求:
1、安徽省内各地市组团旅行社、各地优秀地接旅行社、华东各主要景区优秀导游员,从事导游工作1年以上,立志在导游岗位实现自我价值,展示自我风采;        
2、参加本次论坛需原创自己旅行社所在地导游词一篇,不少于3000字,参与导游词设计大赛评选(原创导游词请在2007年1月12日之前,用电子档传至xwjybq@hotmail.com或xwjybq@sohu.com邮箱);
3、考察仙寓山景点之后,需设计仙寓山景点导游词一篇;
4、导游员需准备限时3分钟的导游讲解词,可以是自己熟悉的城市概况或者是景点讲解,要求条例清晰,重点突出。
5、凡满足2、3项要求,参加论坛费用由580元/人优惠为380元/人。
二、仙寓山导游词设计要求:
1、字数不少于1500字;
2、文采优美,在源于实际基础上可适当发挥;
3、结构完整,可做为景点导游员规范讲解词。
三、奖项设置:
仙寓山导游词将由省级旅游专家、学者及景区负责人,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评选出优秀导游词,奖项为一等奖1名,1000元,二等奖2名, 每人500元,三等奖3名,每人300元。
四、获奖导游词归属权:
获奖导游词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仙寓山景区拥有永久使用权,凡参与本次导游论坛人员,即视为同意本条款。
安徽省旅行社协会
合肥市旅游协会
安徽环球国际旅行社


第三届安徽优秀导游论坛  2007(石台)
附件二
仙寓山景区概况
      仙寓山位于皖南石台、祁门、东至三县交界处的石台县珂田乡境内,距县城38公里,其主峰海拔1376米,是黄山主要支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山脉向西南延伸而成,系黄山之余脉,是生态与文化交融的地方。仙寓景区是一个集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悠久的古址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分为仙寓山和大山村两大景点。游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观赏、考察、品味古文化的深韵,其乐无穷!当您登上主峰之时,您就实现了“一脚踏三县”的梦想。  
仙寓山:
      仙寓”,即仙人的寓所。仙寓山自然是风光秀丽,仙气十足的“人间仙境”。仙寓山系黄山之余脉,山势陡峭,惊险挺拔;怪石嶙峋、峰峦叠嶂;林木葱茏,云雾飘渺;日出红似火,晚霞映满天;登上仙寓之巅,俯视群峰之时,您才真正领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真实意境!当一座座山峰刺破云层,飘浮在茫茫云海之上时,酷似蓬莱诸岛。此时,您会恍惚觉得自已已经立地成仙了!仙寓山风光秀美,植被完好,成为动、植物群落和谐共生的生态乐园。这里常绿阔叶林、针叶林以及落叶阔叶林等各类林木生长繁茂,灵芝、石斛、肉桂、杜仲等名贵中药材以及各类食用菌都能茁壮生长;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三兴杉、鹅掌楸、银杏等;三级保护植物黄山花楸、八角莲等。这里山高林密,葱茏郁闭,所以成为鸟兽等各类动物栖息、繁衍的天堂。有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等各类动物群分布,还有一些珍稀濒危的动物物种。如:国家一级保护的云豹、黑麂;二级保护的猕猴、短尾猴、穿山甲等;还有苏门羚(四不象),黄麂、锦鸡、相思鸟、鸳鸯、长尾雉等较为稀少的鸟兽。
      仙寓峡谷上至仙寓上“龙门”、下至园通庵水库,全长6公里,最高落差达600余米。峡谷地层古老,河谷幽深,溪水奔流,迂回曲折,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景观。石质全部为七彩花岗岩,壮丽、秀美,所以又叫它“彩石谷”。两岸林木森森,苍翠欲滴;悬崖壁立,雄伟壮观;谷中怪石嶙峋,彩池纷呈,瀑布交替,溪水潺潺。峡谷美景以“峰险、谷幽、水绝、石奇、根玄、雾幻”著称。也可以用“鸟鸣林愈静,泉响山更幽”加以概括。仙寓大峡谷,它就是一幅“园山不墨千秋画,带水无弦万古琴”的山水画卷。
在仙寓山海拔800多米的地带,还发现有红豆杉群,数量在千棵左右。最大的一棵红豆杉,树龄约有200年,树高达20余米,实属罕见。在仙寓山双坑村红豆杉林旁住着一位八十高龄的邓长根老人,他常年累月守护着红豆杉,被县旅游公司授予“红豆杉守护神”的光荣称号。
      仙寓大峡谷是由五彩斑烂的彩石所构成,属火成岩。他是由于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彩色花岗石。主要成分是长石、云母和石英组成。地质专家称这种彩石叫变质岩,是在火山喷发时地心中高温岩浆向上湧喷将部分岩体拥入岩浆之中;或是地壳变动时的强大压力将一部分岩体压入高温的岩浆之中;岩体进入高温的岩浆后,就被融化为液态,岩体中所含的各种物质,包括各种矿物质又重新分类组合,生成各种色泽不同的新的物质,便形成了彩石,经过洪水的千百万年冲刷、溶蚀,将彩石层表壳的岩体推走了,彩石层便显露了出来,形成了彩石谷。
      在仙寓山的山谷密林中,深藏着一条曲折蜿蜒的神秘古道,古称“徽饶通衢”。它是安徽省的徽州通往江西省饶州的一条省际大道,亦即古时的“国道”。当地群众又称之为“池徽大路”。因此,它既是安徽省会安庆市通往本省徽州,继而通往江西、浙江、福建等省的一条极为重要的古道,又是安徽池州通往徽州,继而通往江苏、上海等地的一条交通要道。这条古道全部用清一色的长条形青石板铺就而成,宽度为1.5米,全程整齐一致,步高均匀如一,穿行于陡峭的峡谷林荫之中,一眼望不到它的尽头。迄今仍然保存完好的路段,北起石台县珂田乡新店村,南至榉根岭脚下的园通庵遗址,全长7.5公里。这是我国目前除茶马古道以外的又一条保存最完好,沿途生态环境最优美的一条徽商古道。徽道沿线每隔三华里左右,便横跨古道建有一座石亭,亭内有石凳,两侧有耳房,专供行人小憩或食宿之用。现保存较为完好的石亭,有“啟源亭”、“玉泉亭”、“古稀亭”、“继保亭”等。每个石亭内均有建亭时的石刻碑记。沿途石碑、石刻颇多,充满着诗情画意,将为我国徽文化研究提供珍贵的实证资料。200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榉根岭乃是古徽道上必经之要塞,榉根岭古驿道作为旅游项目,它是条处女古驿道。偶尔能遇见两三位当地的山民,如果是单人独行,恐怕还有些心虚。正因为如此,榉根岭古驿道才被誉为神秘之道,也多了一层探险的意境. 清咸丰末,太平军与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在这一带曾有多次交手.
      榉根关地处石台仙寓山海拔近900米的重要关口,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故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尤以清朝为最,仅《清史稿》就有多处记载了榉根岭之战。《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八中载:“道光四年正月,亦即公元1854年,贼人县属榉根岭,治(即唐治)招集团丁,激以大义,誓共城存亡”。《清史稿》卷四百七十五中又记载:“秀成(太平军首领李秀成)率太平军,分由西路榉根岭,北路禾黍岭进犯”。但榉根关最为惨烈的一场血战,发生在清代咸丰年间。
      曾国藩的家书中也多次写到榉根岭之战。湖南作家唐浩明撰写的曾国藩历史小说系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野焚》一书中,对榉根岭之战,也作了详尽地描述。榉根岭失守时,湘军的江西粮道已被太平军黄文金截断。咸丰十一年三月五日(4月14日),曾国藩为打通浙江粮道,亲自率兵打徽州府城歙县,也战败而归。咸丰十一年四月一日(亦即1861年5月10日),曾国藩被迫将两江总督衙门移至东流县(今东至县东流镇),逐步脱离了险境。
      仙寓山景区内除了有古徽道,石长城,古战场遗址外,还有寺、庵、碑、亭等多处古遗址,足以证明仙寓山古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佛教文化遗址最多。在明代以前,就有仙寓庵、密岩庵、无上庵、园通庵、上明庵、红亭寺、毛亭寺等多所寺庙,而且香火旺盛,前来拜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在佛教五大教派中,仙寓山的一山之中就集中了临济宗、净土宗、曹洞正宗、漕洞宗等佛教四宗。目前佛教遗址较为集中的地方,就在盛产名茶的凤形湾。自古以来,茶缘于佛,佛茶相连。在这里仙寓庵、仙姑坟、庆庵塔及曹洞正宗遗迹尤存。据清代光绪六年《贵池县志•庙坛篇》记载:“明万历年间,有天童禅师白日升化。”在仙姑坟附近有一墓、一塔。那墓的石碑上刻着:“坤山艮向加东寅,延庆禅林,敕号庆庵洪吉大和尚之墓,大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岁在天子,仲冬月武生明吉旦重立”。傍边竖立着一块高2米,宽1米多的石碑,上面书刻的是明隆庆壬申(公元1572年)岁冬日,赐进士,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汪道昆(歙县人)提写的《庆庵塔铭》,当地人经常带着供品到这里烧香朝拜。在庆庵塔旁有四根做工精细的石柱,柱高50多公分,在其中一根石柱下方,刻着十分清析可见的四个大字“曹洞正宗”。仙寓山还有过肉身菩萨。那是仙寓庵一个叫智修的主持,园寂坐缸,开缸后栩栩如生,再镀全身,成为肉身菩萨,不幸毁于大火。据专家说,除九华山以外,仙寓是第二个拥有肉身菩萨的地方。
这里沿古徽道建有许多石亭,为路人遮风、蔽雨、小憩、歇宿之用,全为众人集资修建的善举。每座石亭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现保存较为完好的还有四座石亭。
启源亭:没有发现碑记。据传,榉根岭古徽道及启源亭主要由源头李氏族人所捐修,因此古徽道启源于源头,故取名“启源亭”。
玉泉亭:倒塌多年,碑文难寻,何人何时修建,难以考证。因其亭傍有一口水井,井边石碑上刻有“玉泉井”三个字,亭以井而命名,故名“玉泉亭”。
古稀亭:碑文曰:“盖闻建桥修路,皆为善徵人有是念天报必殷,今有永庆七十老人齐眉夫妇,满膝儿孙,素性好善,因造是亭,予见其美,羡慕频频,爰笔以赠古稀名云。采石氏题,宣统二年拾月口日,石司怀邑王雅文”。意思是说,永庆七十老人,夫妇健在,儿孙满堂,生活美满,为报天恩,乐于善事,故建其亭,方便路人。因是七十老人所建,故名“古稀亭”。
继保亭:碑文曰“发顺公植下建造石亭碑”。
      盖闻十里一亭口也者,所以便憩息而避风雨也,氏夫与氏姑在日商曰榉根岭乃池徽大路,小岭头一带并无避风雨便憩息之所,意欲建造一亭,以便行人风雨憩息,讵心有余而寿不待。夫姑相越而亡,氏思日苦,孀居孤儿又幼,不断其志,不特夫姑,不服尤恐,孤儿难成,是以择吉鸠工建造石亭一所,一以勉夫姑之美志,一以保孤儿之成立云尔,□此金□尹敬石□,光绪十四年岁次戊子仲秋植下,孀媳王氏敬立。(□为字迹损坏不清)意思是说,此亭为王氏寡妇所建,建此亭的目的,一是继承已故夫姑欲行善建亭的遗愿;二是做些善事,求得神灵保佑小儿长大成人。故名“继保亭”。
      沿古徽道还有一些保存较为完好的碑刻记载着古人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保护环境、勇于奉献的优良品德。
园通庵上行徽道中,有一长石条搭建的桥叫“杠梁桥”。过桥路旁有一块“杠梁桥碑”,碑文中记载着当年建桥时捐资人姓名及捐助的钱数,由十几文、几十文到几百文都有,说明大家都尽力了,不在乎捐钱多少,但都献出了善心。
      在徽道旁有一块“李氏九郎神王位”的碑刻。“李氏九郎神”是什么人呢?传说,李氏素修公在世时,生性乐善好施,捐资建桥修路,榉根岭古徽道就是以他为主修建的,善有善报,后来成仙了,被封为九郎神,并立碑于古道傍,记念这位李氏素修公。
输山碑:2004年2月底,仙寓山村民在整修古徽道时,从古道傍草丛中发现一块高110公分,宽58公分,厚14公分的石碑,碑上方有“输山碑”三个大字,碑文曰:“募修岭路挨路上下之山,必先禁止开种庶,免沙土泻流壅塞,斯为尽善乐助有功慈幸。众山主矢恶好善,自岭头到岭脚,凡崎岖之处,不论公私,永远抛荒,平坦处,挨路上输三丈,下输二丈,永禁开挖,爰勒芳名永垂不朽云。源头李佳公植下,李招祥公植下,李琇公植下,李戊公植下   道光八年秋七月   吉旦,李桂礼、欧阳旦立”很显然,这是一块禁止开荒,砍伐林木,防止水土流失,护路养路的禁山碑。记述当地人民在200多年前保护生态的传奇事迹。我们祖先200多年前就十分注重环境保护。我们现代人全力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更是责无旁贷。《输山碑》禁山护路石刻碑文发现,对于研究清代道光年间公益事业、徽道的修建以及生态保护都具有现实意义。
      仙寓山还保存有现代革命战争遗迹。1933年,方志敏领导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途经古徽道与国民党顽固派血战一场,继保亭附近的红军战壕仍清析可见。1949年,解放军横渡长江后向西南挺进时,途径古徽道,炸毁敌碉堡27座,歼敌3000余人,剿匪860余人,在此取得了辉煌战绩。原中共徽州工委机关,原秋浦县委机关,还有原“贵、至、东中心县委、苏维埃政府”机关旧址均在仙寓山。所以,仙寓山也是池徽地区革命摇篮,是光荣地革命老区。仙寓山人民,为革命事业成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山上的老人一有机会就向人们诉说当年革命先烈抛头颅、撒热血的感人在徽道傍还有一块文字最少的碑刻。碑文曰:“普祭孤魂之墓 民国丙寅年孟冬月谷立”这块墓碑,离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战场很近,主要是为了悼念战争年代死去的亡灵。故事。
      现在,当我们一起行走在这古色古香,古韵尤存的石板道上时,仿佛眼前浮现出当年古徽道上车水马龙般的繁忙景象:耳闻马蹄答答声;车轮碾扎石板的咚咚声;为官轿开道的铜锣声;还有那长途挑夫们的吆喝声,交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我们尽情地张开想象的翅膀,发思古之幽情,令人万千感慨!使人隐约体味道那转换历史时空的无穷韵味!
大山富硒村:
    大山富硒村,是仙寓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牯牛降、仙寓山、秋浦河、蓬来仙洞等重要景区为依托,逐步打造成以富硒康体旅游为特色的休闲度假、康体健身、山水观光、疗养保健、文化娱乐、农业观光、“农家乐”等综合性旅游休闲度假
      它座落在风光秀丽的石台县珂田乡境内的崇山峻岭之中,距石台县城45公里,东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相接,西与著名生态旅游景区仙寓山想连,它们都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海拔高度900余米,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山中福地。大山富硒村也是中国三大富硒村之一。走进村庄,可以欣赏到茂林修竹掩映下的徽派民居山村风貌,大山村不仅富含硒,而且环境优美,全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竹木葱郁。古树苍翠,高山险峰,溪涧纵横,深潭峡谷,泉瀑奔流,天然植被完好,环境静谧。居民相传是王莽的后代,多姓王,他们倚山结庐聚族而居,恪守祖先古训,世代厮守大山种茶为生,村民们至今仍保持着原始古朴的生活习惯,日常生活用品大多是就地取村,穿蓑衣戴斗笠,使用木桶木盆铁锄铁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恬静而古朴。大山村现有人口480余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占12%,而且近50年来未发现一个村民患癌症的,也未发现一例肥胖症患者,是个名副其实的“长寿村”、“瘦子村”。   
      2004年2月,中国科技大学绿色科技中心的专家来到大山村,对这里的土壤进行了化验分析,发现大山村竟是全国罕见的富硒村。根据安徽省科技咨询中心微量元素咨询部和安徽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的检测报告得知:土壤中的硒含量主要取决于土壤母质的硒含量。石台大山村茶山上的土属于含石煤和腐殖质较高的黄棕壤,其土壤性质与全国另外两个富硒村陕西紫阳,湖北恩施的富含石煤的富硒土壤类似。经分析检测,石台大山村茶山土壤每克土壤平均含硒4.4微克。陕西紫阳土壤每克土壤平均含硒3.98微克,湖北恩施土壤每克土壤平均含硒9.7微克,所以,石台大山土壤平均含硒量在紫阳和恩施之间,高于普通土壤20倍,天方富硒村就是一幅药!
      安徽天方茶叶集团在大山村建立了茶叶生产基地,兴建了茶厂及茶叶生产合作社。石台天方富硒有机茶,销往全国各地,享誉海内外。因此,大山富硒村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全国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
      大山还有一段森林浴场,森林浴是目前流行的一种健身方式,也是生态旅游一个重要项目,是把旅游和健身结合在一起的运动项目。人们可以在森林中从事适合自己的各种健身活动;密林中空气氧含量大,负离子浓度高,能很快提高人体血氧浓度,改善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森林中绿色植物分泌散发出萜烯醇类芬芳气味,能刺激大脑和神经末稍,起到宁心安神的调节作用;森林中松、柏等树木能分泌一种抗毒杀菌素,可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对结核、感冒、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均有辅助治疗作用。
      总之,森林浴能调节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内分泌功能,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治疗,促进人体身心健康,增强人体免疫力。走进了森林,也就走向了健康!仙寓山它以旖旎的自然风光而称绝,以盛产古今名茶而闻名;以佛教圣境,古址文化载入史册,以光荣的革命老区而自豪;更是令游人向往的生态旅游胜境。
仙寓山旅游开发公司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九华山路1号世纪阳光大厦9层(马鞍山路与九华山路交叉口)

服务热线:4001-114-114

传真号码:0551-63481550

友情链接: 北京青年旅行社 中安旅游网 宜昌旅游网

旅游政务网:

旅游景区网:

©安徽环球文化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