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红花石板路,白壁黛瓦马头墙。一排排徽派小楼整齐划一、淡雅别致,柏油路、青石板路宽敞明净,道路两旁“农家乐”招牌林立。沿着青石板路面一路前行,只见三五成群的土鸡在觅食,附近的菜园地里,几个农妇在采摘新鲜蔬菜,一股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这是11月20日,记者在青阳县庙前镇高源村杨村自然村看到的美丽画面。
杨村位于佛国圣地九华山脚下,是上九华山礼佛、旅游观光的必经之地。村支书袁廷书告诉记者,全村共有88户,300多人口。几年前,这个小山村和其他农村一样,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近年来,杨村的旧平房、泥巴路、荒田埂在工程队的机器轰鸣声中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徽派风格的楼房,近3000米的柏油路和水泥路,19亩的绿化带,村里第一次出现了垃圾箱、污水管网和一个1800平方米的停车场。在镇政府精心设计、科学规划之下,该村全力打造以“佛国人家”为主题的魅力乡村旅游,昔日的穷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8万余元,比全县农民人均收入高41%,年均增长率达20%。
见记者来访,村民潘小明热情地打开话匣子。不远处就是他已经经营了多年的“小明农家乐”。2011年,潘小明和其他12户村民一起,每户申请了7万元的无息贷款,办起了农家乐,从一个农用车司机变成了饭店老板。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他积累了一定资金和经验。他告诉记者,“我家游客大多是来自江苏、浙江、上海一带的。如果生意好,一天就可以赚几千块。”
为了大力发展“农家乐”,杨村成立了“农家乐”理事会。在潘小明家墙上记者看到,一份菜谱上写着“生腐烧肉30元,洋芋烧肉20元……”他告诉记者,这是村“农家乐”理事会定的菜价,全村都一样。每当游客来杨村时,理事会统一安排到村中的“农家乐”就餐住宿,轮流接待,规范各项收费标准,这样就避免了恶性竞争,让客人吃住放心,游玩开心。
现在杨村共有“农家乐”21户,占全村户数的30%。其中,有四家达到三星级标准,桂莲山庄是其中最大的一家。在记者问到创业的感受时,桂莲山庄负责人汪桂莲激动地说:“别的话没有,就是感谢政府,把我们这里的路修好了,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政策、这么好的环境,要不然我们也发展不起来。”
在盆景展示园,来自上海的陆先生夫妻俩正在挑选盆景。他告诉记者,“父母年纪大了,不能来九华山,这次我们来了带些九华山的特产和盆景,让父母也沾一点九华山的福气。”近年来,庙前镇政府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先后引进总投资8000万元、占地183亩的盆景文化园及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1000亩的花卉苗木基地,将企业发展与村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集盆景展示销售体验、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集群为一体,形成“一村、一园、一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带动人均增收5000余元。
“农家乐”、花卉苗木基地、盆景文化园的发展,让各地游客纷至沓来,驻足消费。大量的游客,让百姓富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游客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