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与城市商业项目进行高度一体化综合开发;“快速路+立体交叉”直达南站高架平台,形成南站与合肥高快速路系统的无缝对接;交通零换乘、商业新元素、居住高品位,培育新业态等将形成城市建设发展新亮点……合肥南站未来将不仅仅是一个站,一个全国高速铁路的汇集中心之一,南站所在高铁站片区或将成为合肥城市副中心。
关键词:汇集中心
将占合肥铁路总发送量六成以上
“合肥高铁南站将连接通过合肥市的合宁、合武两条高速铁路,其旅客发送量占合肥铁路总旅客发送量的65%。”据介绍,根据相关资料预测结果,2020年和2030年合肥南站旅客发送量分别为1800万人和3160万人,旅客日发送量分别49315人和86575人,高峰小时客流量分别为5200人和9500人。
“未来将成为全国高速铁路的汇集中心之一。”据了解,合肥南站是结合高铁合肥南站建设的集各种交通换乘方式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属合肥市先行规划设计的重点项目之一。合肥高铁南站的建成将会大大提升合肥市的铁路交通枢纽地位,届时,从合肥乘火车到福州,可实现4小时抵达;到重庆,只要7小时;到成都,仅需9小时。
关键词:一体化
资源、条件实现最优整合
事实上,合肥南站在规划设计之初,即考虑将公共交通与城市商业项目进行高度一体化综合开发设计模式,以便进行资源、条件的最优整合。
合肥南站线下空间及南北广场总设计师蔺震生介绍,以南站枢纽长途汽车站的规划配置为例,根据《合肥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2008年),设于合肥南站东邻的合肥综合客运枢纽站为最大的客运站(2030年预测年旅客发送量1248万人,日均旅客发送量3.42万人,高峰小时4274人次),在整个合肥公路客运枢纽站场中处于核心地位。
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案例,在该长途汽车站的详细规划设计过程中果断结合绿地中央广场的城市商业开发项目,将其融入大的商业底盘之中,作为商业建筑群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一体化设计。车站选址位于地块东侧,地面建筑相对独立,首层至三层设置长途进站大厅及售检票、候车、发车、蓄车功能,通过内部商业街与其他商业建筑群两两相望。地下部分则与商业功能完全融合,地下一层设置长途出站及国铁换乘功能,地下二层为与商业共用的大型地下停车库。
“现在绿地中央广场及长途汽车站项目已开工建设,这不仅是合肥市的标志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也是国内首个与商业相融合的长途汽车站,是城市规划创新的有益尝试。”业内人士认为,通过一体化设计,南站实现了交通资源与商业资源的融合共享,也极大提升了城市用地的开发价值,相得益彰。
关键词:周边用地
低碳绿色的枢纽片区
“高铁南站这一块曾是骆岗机场项目的辐射圈。受到机场配套设施的影响,这一区域的楼高普遍较低。”知情人士透露,合肥南站位于合肥主城区和滨湖新城之间,现状周边大量未开发用地为枢纽地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特别是南部骆岗机场搬迁后为整个区域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目前合肥南站片区总体规划和核心区城市设计已经分多个阶段展开,最终用地开发方案已经基本确定。将打造低碳绿色的枢纽片区。”
骆岗机场搬迁后,这一区域迅速发热,绿地集团以4.6亿的高价夺得一块定位于大型商住综合体的地块,根据规划,这里将利用高铁站的地缘优势,主动发展商业配套项目,建设一批大型购物中心、文化娱乐广场、高档商务楼宇和星级宾馆酒店,打造全省知名的高铁站片区商圈。此外位于包河工业区繁华大道北侧的水丽坊自在城是集住宅、商业、酒店式公寓、办公和星级酒店五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社区,位于包河区包河大道与高铁路交汇处的美生中央广场滨江花月3期项目涵盖瞰景华宅、公寓、商务办公、大型集中商业,并配以主题公园、社区商业等配套……
“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座具有合肥特色、符合合肥南站定位的城市特色功能片区将呈现在门户枢纽面前。”蔺震生预测,合肥高铁南站周边交通零换乘、商业新元素、居住高品位,培育新业态等将形成城市建设发展新亮点,高铁站片区成为合肥城市副中心指日可待。
关键词:周边道路
“快速路+立体交叉”直达南站
合肥南站周边部分道路是如何规划的呢?据介绍,合肥南站采用了“快速路+立体交叉”直达南站高架平台,即围绕合肥南站,结合合肥市整体道路布局,规划设计了一系列快速路和主干路系统,与合肥南站东、西落客平台直接衔接,如徽州大道、包河大道、南二环、龙川路、繁华大道等,这些道路部分已经与南站工程同步施工完成(如徽州大道高架、南北高架等),承担南站开通后的交通快速集疏运功能。
“市民在合肥市域任何一点,只要上了快速路,即可不经过一个红绿灯,快速直达高铁车站高架落客平台。”业内人士认为,“快速路+立体交叉”直达南站高架平台,形成了合肥南站与合肥高快速路系统的完全无缝对接,除此之外,近年来,合肥已经相继完成了南站多条衔接道路工程,包括徽州大道高架工程、包河大道高架南延及衔接工程、徽州大道-南二环立交工程、龙川路道隧工程等。据介绍,合肥南站地区规划方案中,尽量保留现状既有设施,减少拆迁规模,充分利用现状资源。但不可避免需要对现状一些道路进行升级改造,以适应未来合肥南站交通集疏运的需要。根据规划设计方案,现状区域还将根据需要对道路网进行较大程度的调整优化,特别是需要局部进行快速化改造的道路(如立交、高架、隧道或红线调整等)。
相关新闻
2座停车场东西对称
在高铁站房的东西两侧,两大停车场成为该工程的亮点。其西侧为出租车场站,社会停车场场站,大巴、中巴停车场站;其中北部为出租车蓄车场,中部为出租车发车区、出租车上客站台及附属用房,南部为社会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及附属用房,社会停车场西南方向设有大巴、中巴停车场,靠近高铁站房区域为社会车辆落客站台及出租车上客站台。可同时满足400辆出租车蓄车、40辆出租车发车、213辆社会车辆停车。东侧为公交场站及附属用房,其中蓄车区分布在南北两端,南部靠近高铁站房区域为公交车落客站台。共设有27个公交车发车位和81个公交车蓄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