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合肥工业游”是合肥市教育局和合肥市旅游局联合主办、安徽环球国际旅行社承办的大型主题性旅游活动,以“触摸工业文明、体验科技魅力、感受文化底蕴、提升综合素质”为主题,为中小学生量身制定多种特色旅游线路,丰富全市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启动仪式上,时任合肥市委书记、现任安徽省委副书记孙金龙,时任合肥市市长、现任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及合肥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全部出席,可见重视程度。4年多来,共组织学生工业游近6万多人次,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已成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品牌产品。
近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等媒体集中报道“合肥工业游”,通过丰富的事例和翔实的数据,向全国读者介绍合肥工业游活动的先进经验和优异成绩,以期给社会各界提供必要的参考。我们特摘录部分报道如下,以飨读者。
===========================
合肥六中高一新生孙静没有想到,与班上新同学的第一次相会,居然是在旅游大巴上。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她所在的学校组织高一新生集体出游,这是入学教育的第一课。
在一天的行程里,很多同学第一次把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真真切切地看了一遍,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入面包加工厂、牛奶灌装车间,跟在工厂师傅的身后,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每一个生产环节……
“工业游以一种远于课堂又回归课堂的方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合肥市教育局局长方东玲说。
有数据统计,自2008年起,在合肥市教育局的组织下,“工业游”项目连续开展5年,共计6万多人次参加了这项活动,仅去年就“走出去”1.3万多人。
为此,合肥市教育局近期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样本覆盖50所学校的4000名学生,结果显示,93.2%的学生表示“有兴趣参加”。
“这里有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2008年7月22日,合肥举行了“万名学子工业游”启动仪式。出人意料的是,当天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悉数到场。
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合肥将“工业立市”确定为自己的发展战略。但是对于这座城市未来的主人来说,如何感受到家乡工业文明发展的脉搏呢?
在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江浩看来,“孩子们如果整天“圈养”在教室里,对工业文明必定是隔膜的,他们必须走出校门,深入工厂车间,才能真正触摸得到。”
经过5年的发展与完善,目前市区“工业游”的成熟线从3条增至6条。学校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个性化的出游方案。而工业游的开展范围拓展到郊县的学校,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也加入这一行列。
“开展工业游,这也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回应。”江浩强调。
“这里有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孙静同学参观完一家食品公司的生产车间发出这样的感慨。
“集体出游还能达到磨炼意志、锻炼体魄、增进集体意识、团结互助友爱的目的。”据合肥市第十三中学团委书记方建军介绍,学校组织修学旅游,少则五六百人、多则上千人参加。同学们情绪高涨,但一些不良习惯也随之暴露,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丢食品袋等。“一次活动下来,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互助意识、组织纪律性都有了很大提升。”
5年来只有一起“事故”——一个孩子的脚崴了
大规模的集体出游,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安全风险。有些地区甚至因噎废食,一旦发现安全事故,立马叫停一切外出活动。
不过,方东玲对此表示,“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事就应努力去做,这是教育之本。”
“尽管工业游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仍然是如履薄冰,顶着巨大的压力推进这项工作。”江浩坦言,“我们不漏掉每一个环节,充分考虑每一个细节,以放大镜的眼光审视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所有的线路、景点,我们都要带着老师提前踩点,统统走一遍。”她告诉记者,为了确保饮食安全,学生在旅游途中坚决不吃盒饭。在此之前,教育部门会联合相关部门对定点饭店的卫生和食材进行专项检查。
此外,合肥市教育局要求每个学校在出行之前必须制定细致的安全管理方案、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
5年来,工业游活动中只发生了一起小意外——一个学生把脚崴了。当时随车医生立马进行了处理,随后将这名同学及时送往医院。曾经在场的一位老师回忆道,“令人欣慰的是,家长没有一句怨言,一个劲儿地说谢谢。”
“其实家长的观念也在转变,只要学校、老师尽到责任了,他们会理解的,孩子不是瓷器,最终都要经历风雨。”这位老师感慨道。
“修学旅游不是走马观花”
“工业游”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活动,坚定了市教育局推广修学旅游的信心。该局专门下发通知,鼓励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修学旅行活动,要求高中阶段学生全员参与修学旅行活动。
“修学旅游是不是就是带着学生游山玩水,走马观花吗?会不会耽误了孩子的课程?”起初,有不少家长提出过质疑。
对此,此项活动的组织者、合肥市教育局团委书记李磊解释道:修学旅行突出一个‘学’字,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教育性。
据他介绍,为了促使修学旅行活动取得实效,学校一般提前一年就着手制定修学旅行的计划,并将之纳入学生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中,学生参加修学旅行活动可获得2~3个学分。市教育局定期举办征文、演讲、摄影、绘画比赛等“后修学旅游活动”,引导学生将修学旅行视作获得新知的开始。
作为修学旅游的承办方,安徽环球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徐华玉坦言,当初接手工业游项目时,也是压力重重。“有时出行人数达到1500多人次,这对旅行社的接待能力、服务质量是一个考验。”
为了确保学生在修学旅游过程中真正做到 “知”“行”统一,他所在的旅行社成立了专门的修学游机构——行知学堂,对导游进行教育、工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培训,针对不同年级的群体,开发更具个性化的旅游方案以及解说词。
2012年09月14日06:31 来源:工人日报 http://acftu.people.com.cn/n/2012/0914/c67502-19005351.html
由于担心安全问题,近几年大多数中小学校对组织学生集体出游持“敬而远之”的态度。而合肥市的实践表明:保证学生安全与组织学生出游并不矛盾,“教育界有一个说法,无功即是过。不去组织学生集体出游,虽然不会犯安全方面的过错,但是也就没有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功劳”——
合肥:为学生安全出游“探路”
《工人日报》(2012年09月14日 07版)本报记者 陈华 实习生 孙婷

李法明 画
秋高气爽的季节,让学生们走出校园去拥抱大地,感受自然如何?对此,很多中小学校的第一反应是,有安全保障吗?出了事怎么办?
由于担心安全问题,即便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季节性的“春游”或“秋游”活动,在当下也是一个令多数中小学校负责人不得不慎重考虑的事情。
无论大多数中小学校对组织学生集体出游的态度是如何消极,在安徽省合肥市,“一年四季常态性的”集体出游活动已经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了四年多时间,并且,从社会各方对这一活动的积极评价来看,这一活动的范围很有可能将会继续扩大。
尽管安全问题仍然是压在所有与这项活动有关的组织者身上一座永远搬不走的大山,但是良好的安全保障举措以及愈发明显的社会效果表明,保证学生安全与组织学生出游其实并非一个吊诡的选题。
全城参与,“工业游”常态化
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即将进入合肥六中高中一年级阶段读书的学生阮乔琳和同学们一起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工业游”活动。
在位于市郊的采蝶轩面包工厂,同学们参观了面包生产流水线;在伊利牛奶加工厂,同学们知道了牛奶由奶源地到生产包装的制作过程;在合肥的本土企业——荣事达集团,同学们看到了太阳能热水器的演变历程;最后一站是位于长丰县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在那里,孩子们参观了徽派建筑群,观看了各种表演,感受了传统的剪纸、陶艺、黄梅戏等徽派文化。
“单从小麦的形状来看,我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它与面包有什么联系。”
“面包房里的工人那么多,牛奶生产线上的工人又那么少。这原来就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区别?”
一天的集中参观之后,阮乔琳有很多没想到。她的同学同样感觉获益匪浅。可是,这样的活动并没有因为参观的结束而终结。在接下来的时间,阮乔琳和她的同学还可以就这次参观经历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摄影比赛和“小导游”等活动。
阮乔琳参加的这项活动,最大的组织策划方是合肥市教育局。这项活动最初起名为“万名学生合肥工业游”,即组织学生集体参观企业的生产车间。实施四年后,活动的内涵增加了科技、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从而远远超过工业的范畴。
由于出游方式的多样化,从2008年7月22日启动以来,合肥市参加过这项活动的学生数仍然是一个很难精确统计的数据。不过,据合肥市教育局团委书记李磊介绍,今年4月份到8月底之间,合肥市共有15000余名学生参加了集体出游活动。
李磊是整个“工业游”活动的具体组织者之一。他告诉记者,“这个数据只是经由一个出口统计的。其实,全市各中小学校通过不同形式参加‘工业游’活动的学生数会远远超过这个数据。可以说,城区大多数中小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场‘工业游’活动。”
教育价值观倒逼下的一个试验
为何在大多数中小学校对组织学生集体出游持“敬而远之”态度的情况下,合肥市教育局还敢于大张旗鼓地开展集体“工业游”活动呢?
“这是我们秉承的一种教育价值观决定的。”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江浩告诉记者,“教育界有一个说法叫,无功即是过。不去组织学生集体出游,虽然不会犯安全方面的过错,但是也就没有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功劳。”
由于曾经出现过学生集体出游时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先例,在2008年之前的若干年份里,全国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对组织学生集体出游一事均严格控制,少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甚至发文明令禁止组织学生集体出游。
那段时间里,合肥市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鲜有学校“敢于站出来带这个头”。
虽然很多中小学校集体默认了不进行集体出游的现状,但是私底下,很多教育工作者还是难免焦虑:既然新课标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为什么具体执行起来会这么难呢?
2008年暑假来临之前,作为一种“减负”的方式,合肥市教育局要求全市中小学生不允许布置暑假作业,更不能违规补课。
“既然如此,那么暑期生活该怎么过呢?”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同时也是响应全市“工业立市”战略的具体举措,合肥市教育局决定启动“万名学生合肥工业游”活动,以丰富学生假期生活。
整个活动从2008年7月22日开始正式启动,一开始只针对市属20多所中学的高中学生。随着“工业游”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主动要求加入的学校也越来越多。渐渐地,包括初中学生、小学生,甚至民营学校的学生也被吸纳进来。
至此,一个囊括全城中小学生的集体出游活动逐渐定型。
安全压力是一座搬不走的大山
尽管“工业游”活动开展至今并没有出现过人们担心的种种安全问题,但是所有组织者的心里均紧绷着安全这根弦。
在组织者看来,他们认为的确“攻克了一些安全问题上的难点和薄弱点,并且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程序”。
2008年,合肥市制定了《中小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由于这部《条例》十分明晰地阐明了在出现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时各方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被认为对类似于“工业游”这样的集体出游活动起到“积极的促成作用”。
在“工业游”活动正式开展之前,合肥市教育局公开招标了一家旅行社具体承担“工业”游活动的组织工作。教育局要求承办的旅行社必须适合中小学生特点配备导游和制定游览方案。每辆旅游车上必须配备一名校医和一些药品。由于合肥市教育局对旅行社的要求“过于严苛”,一些旅行社甚至知难而退,主动退出竞标。
对具体组织每一次出游的学校,合肥市教育局更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任何一所学校在集体出游之前,均须制作一份十分详细的“安全预案”,事先对包括学生走失、歹徒行凶、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等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作出应急方案。出游之前和出游过程中,学校均要对学生进行各种安全教育。每名出游的学生均须按规购买旅行保险。带队老师和学生要按照1:10的比例进行配备。
四年多时间里,李磊印象中只有两次“意外”:一次是一名学生在走路的时候把脚给扭了;一次是接送学生的车辆迟到了五分钟导致学生的不满。“扭了脚的学生被及时送去医院,学生家长后来很满意;旅行社迟到的班组成员向学生集体道歉,最后也得到了学生的谅解。”
一味禁止是因噎废食
其实,合肥市的“工业游”活动一开始并非没有异议。
刚刚开展的一段时间,有市民拨打“市长热线”,反映学校“不干正事,不上课反而组织学生出去游玩”。为此,“市长热线”工作人员曾经两次将市民反映的情况整理后要求市教育局进行回复。
市教育局将活动组织情况详细汇报后,有关领导对此非常肯定,这才让组织方松了一口气。市教育局局长方东玲在内部的一次会议上谈到“工业游”活动时曾十分动情地表示:“我们做了一件很多人想也不敢想的事。”
教育主管部门曾经针对参加出游的学生进行一次抽样调查,结果95.6%的学生对集体出游表示“非常满意”。“工业游”承办单位安徽环球国际旅行社也通过对全市50所学校接近4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2%的学生表示有兴趣参加。
今年暑假,合肥市教育局邀请部分正在接受资助的大学生免费体验一日“工业游”活动。一名正在备战考研的大学生参加完体验后特别激动。他告诉教育局的老师:“这一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不过,安全压力并没有随着“工业游”活动影响的增大而减少。
“所有写在纸上的东西最后都需要靠人来执行。因此,老师的责任心对学生的出游安全至为重要。”江浩对此非常担心,因为安全问题没有假设。
同样,对所有参与这项集体出游活动策划与组织的人员来说,他们每天都是如履薄冰地度过。“我们衷心地希望社会能多给我们一个宽容的试验环境。真的不希望有任何意外的情况导致因噎废食。”
修学旅行 凝练人生
新安晚报 http://tw.hfjy.net.cn/showtopic.jsp?id=3013